七月的盛夏,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庭院里多了群特殊的小客人。7月21日至24日,为期四天的第七届职工子女体验营暨“医媒”职业研学活动在这里热闹开营,一群佩戴特制胸牌的"小营员"踮脚张望的模样,成了医院里最动人的风景。自2016年启动以来从未间断的体验营,今年以全新姿态焕新出发——年度一期扩展为两期,除了眼下这群孩子,8月还将迎来另一批职工子女,让这份关爱覆盖更多职工家庭。
 初心如磐:从关爱到传承的九年跨越 "看到这些'医二代'小朋友们,就看到了未来医疗事业的希望和潜力。"医院党委副书记凌宇在开营仪式上的话语,道出了活动的初心,"这是个特别的机会,能让小朋友们接触医疗行业,了解父母工作的环境和职责,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作为医院职工关怀的品牌项目,该体验营自诞生起就肩负着特殊使命:不仅要搭建亲子沟通的温暖桥梁,更要让职工子女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父母的职业坚守,感悟医者仁心的精神内核。 九年耕耘,初心弥坚。从最初的科室参观,到如今融合急救实训、媒体实践、文化探秘的多元课程体系,体验营的迭代升级始终紧扣"传承"二字。 四天沉浸式课堂里的成长故事 开营仪式上,当医院领导将印有"第七届职工子女体验营"字样的营旗交到小营员手中时,孩子兴奋地挥舞着旗子,眼中闪烁的光芒格外动人。破冰游戏中,"名字接龙"的欢声笑语打破了陌生感;宣传科的老师带来了写作、摄影、采访课程,大家纷纷认真学习专业技能。 党史院史馆的探秘之旅成为首日亮点。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聆听着医院与城市共同成长的故事。少年组认真寻找老照片,围绕医院重大历史事件和精神内核展开研究;儿童组拿着图文并茂的任务卡,在展柜前认真比对老听诊器与现代设备的差异。完成任务后,小营员们来到实践技能中心,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体验心肺复苏和创伤包扎,亲身感受急救的严谨与重要。领到印有医院卡通形象的文创礼包时,手中的扇子和徽章仿佛也成了传承的信物。 第二天的科室体验让孩子们过足了"小医生瘾"。营养科精心准备了健康膳食,小朋友们在品尝美味糕点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均衡饮食;耳鼻喉科的"五官保卫战"游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掌握了护耳护眼知识。另一边,少年组在神经外科对着大脑模型激烈争论"语言区位置",在康复医学科亲身体验训练设备! 介入室的参观给少年组带来极大震撼——当看到精密的仪器和严谨的操作流程,小营员们忍不住说:"原来爸爸上班时要这么专注??!"中医科里,小营员们忙着配置香囊,认真地将药材装进布袋;皮肤科的医生为每个小朋友检查了皮肤,还播放了有趣的动画,教大家保护皮肤的知识;少年组还去了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护士长全程热情接待,不仅带营员们参观、教学,还设计了互动游戏,准备了小糕点和零食,现场氛围特别好。 第三天的媒体研学打开了全新视野。南宁广播电视台里,营员们参观了广播运营流程、录音棚和各种设备,还每人准备了一首古诗,体验了专业录音的感受,录下的声音让他们惊喜不已;下午的南宁日报社之行同样精彩,在这里,营员们了解了一张报纸的诞生过程,还体验了印刷和造纸两项手工活动,看着自己亲手造出的纸,小营员们脸上满是成就感,纷纷说"第一次知道纸是这么做出来的"。 结营当天的实践与仪式格外有意义。上午,儿童组把这几天的所学所感画成了画;少年组则对几位院内医护人员代表进行了采访,提问时认真的模样像极了专业记者。 下午的结营仪式上,除了文艺表演,孩子们这几天完成的作文、摄影作品、绘画和采访卡都被一一展示。小营员们轮流上台分享收获,稚嫩的话语里满是真诚。当"最佳写作小标兵""摄影构图小能手"等荣誉称号揭晓时,掌声与欢呼声交织成温暖的乐章。 弦歌不辍:传承的新篇与期待 从医疗体验到媒体实践,从文化探秘到职业理解,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用这四天时间,让孩子们带走的不仅是证书和礼包,更是对父母职业的尊重、对医院精神的认同。 首期活动已圆满落幕,那份关于理解与传承的温暖还在延续。让我们共同期待8月份体验营的开启,继续书写这段属于"医二代"的成长故事。 (撰稿:韦亚闻 审核:唐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