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我院医务社工部与同心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走进病房,一场特殊的“医患暖心对话”在医院肿瘤病区温情上演。这是双方首次携手开展服务,标志着医院“医务社工+志愿服务”联动模式正式落地,为患者及家属带来更具温度的医疗人文关怀。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与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在此背景下,我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探索构建多层次患者关怀体系。 为确保首次合作精准高效,我院医务社工前期已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服务对象筛查工作。通过与临床科室沟通、查阅病历、初步探访等方式,重点筛选出术后康复期、长期住院、家庭困难及存在心理压力的3名患者作为首批服务对象,并建立了详细的需求档案,为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奠定基础。 上午9时,由我院3名医务社工及其实习生与同心源社工机构6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兵分三路,前往院内肿瘤科病房。在病房里,社工与志愿者们围坐在患者床边,用温和的话语耐心倾听:“最近睡眠怎么样?家里人照顾还方便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担心的事?”面对刚做完手术不久的卢叔叔,志愿者小李细心记录他的康复困惑;针对独自住院的老年患者苏奶奶,医务社工重点了解其子女陪护情况与用药依从性问题;在与67岁的陈爷爷交流过程中,他反复念叨“其他都不愁,就盼着儿子能早点成家”,这份未说出口牵挂,让团队格外关注其心理疏导与家庭支持需求。
经过层层深入的交流,服务团队完成了该3名患者的初步探访,不仅全面掌握了患者的病情进展、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基础信息,更通过专业沟通技巧与患者建立了信任的专业关系。同心源社工机构负责人感慨道:“医院医务社工对患者情况的精准把握,让我们的志愿服务少走了很多弯路。这种‘专业引领+志愿补充’的模式,能让关怀服务更有深度和温度。” 据悉,此次启动的联动服务模式将围绕三大核心目标持续推进:一是系统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需求,建立动态需求档案;二是精准识别患者存在的跌倒风险、心理?;?、家庭矛盾等潜在危险因素,联合临床科室及时干预;三是通过资源链接、情绪疏导、家庭支持等服务,满足患者从治疗到康复的多层次需求。 下一步,医院将与同心源社工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个案研讨会与服务复盘会,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未来,我们希望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疗技术之外的人文关怀,让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传递温暖与希望的港湾?!?/span>医院科室负责人表示,此次医社联动的尝试,将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注入新的活力。
(撰稿:社工部欧惠 实习生张悦 审核:欧阳懿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