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晔教授莅临我院,带来两场高水准学术讲座。此次学术盛宴是我院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深度学术交流,是双方合作项目的重要延伸,为肿瘤学科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天上午,张晔教授在肿瘤科开展了以“肺癌代谢组学研究思路”为主题的专题讲座。我院肿瘤科医护人员及相关科室骨干聚精会神,认真聆听教授对肺癌代谢组学前沿研究的解读,并围绕学术问题进行热烈讨论。讲座结束后,我院肿瘤科杨春娇主任进行总结,深刻阐释了代谢组学在肺癌精准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强调其为临床治疗提供的全新科研视角。这场深度交流不仅拓宽了医护人员的学术视野,更为双方在呼吸肿瘤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衔接搭建了桥梁,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诊疗的转化进程。 下午,我院1号楼20楼学术厅气氛热烈,“2025年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培训(二)暨第19期博士论坛”在这里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国内肿瘤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医科大学张晔教授,以“肿瘤来源外泌体——从基础机制到临床转化”为题,为全院医务人员带来了一场紧扣前沿、启迪思维的学术盛宴。 论坛伊始,凌宇副书记发表致辞,对张晔教授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欢迎与衷心感谢,号召全体与会者珍惜宝贵的学习契机,深入思考、踊跃交流,携手推动我院肿瘤诊疗与研究水平再攀高峰,并预祝本次学术讲座取得圆满成功。 在专家授课环节,张晔教授以清晰的讲解脉络引领听众深入外泌体的科学世界。她从背景介绍入手,系统阐释了外泌体的核心生物基础,进而聚焦肺癌领域,层层剖析外泌体在肺癌发生、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与复杂机制。张教授还着重介绍了外泌体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在肺癌早期诊断、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巨大应用潜力与最新研究进展,描绘了其从实验室走向病床前的广阔转化前景。授课内容由浅入深,既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为听众构建了完整的知识图谱。 在讨论环节,思想的碰撞迸发火花。与会人员积极提问,深入探讨当前肿瘤治疗中化疗、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并存且常面临耐药的挑战,以及如何更有效地融合临床实践与科研探索。张晔教授结合自身深厚的科研积累与临床洞见,对问题进行了详尽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为临床科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 培训尾声,凌宇副书记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他高度肯定了与会人员全程专注投入的学习热情,鼓励青年医务人员要勇于在学术平台上发声,积极展现专业见解与思考能力。他还强调,科研相关培训是成长的阶梯,每一次参与都蕴藏着收获,这些积累终将在未来的临床或科研道路上显现价值。希望科研部能持续组织更多高质量的科研培训活动,为全院人员,特别是青年骨干,创造系统学习、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机会,厚植医院创新发展的沃土。 本次论坛聚焦肿瘤研究前沿热点,有效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化了我院医务人员对外泌体研究与转化医学的理解,显著激发科研探索热情,为提升我院肿瘤学科整体实力及创新能力铺设了坚实路基。
(撰稿 | 冯雪 任涛 审核 | 韦常宏 杨春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