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我院心内科黄俊教授在Carto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运用Pentaray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和STSF压力消融导管完成高龄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一例,帮助该患者解除了心律失常带来的烦恼和病痛。该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在房性高精密度标测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我院在快速心律失常诊治领域达到区内领先水平。
 今年76岁的赖老翁,老是觉得心里有事,经常有心脏偷停,稍微活动心里就感觉有小鹿在撞,突突突、突突突的跳个不停,病情反反复复,曾经在多家医院就诊,曾考虑是冠心病,但反复做过冠脉造影均未发现严重血管狭窄,因此排除了冠心病,多次做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在多家医院就诊服用过美托洛尔、心律平、稳心颗粒等药物治疗均效果不佳,甚至服用了一段时间中药也无效果。吃药又吃不好,活动症状又加重,睡也睡不着,赖老翁这心脏顽疾一度让他感觉到无奈,经过其他病友介绍,他来到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医,黄俊教授介绍到:房性早搏,简称房早,是起源于房性异位起搏点的过早搏动,是一种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悸,可有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昏、乏力等,频发房早能增加房颤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且合并房早的人群因卒中、心血管事件或所有事件死亡及发生房颤的风险都高于没有房早的人群。因此,当患者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早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入院后经过综合评估,患者症状严重、反复药物治疗无效,且早搏数有1.8万次/天,经黄俊及钟毅教授等心生理和起搏团队讨论后决定为该患者施射频消融手术以进行节律控制。 普通标测导管模型构建粗糙、采点效率低下,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造成手术时间长,手术效果不理想、成功率低,患者年龄较大,不可能耐受太长时间的手术,如何快速精确寻找到病灶,是手术的关键。我院黄俊教授思想开放、医技高超,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潮流,擅长各种导管操作技巧,以治愈患者为第一目标,决定采用Carto系统和Pentaray高密度标测导管为该患者施行手术,Pentaray高密度标测导管头端有5个柔软分支,导管张开时覆盖面积达7mm2,单次可采到20个心脏空间点的数据。相对之前的普通标测导管,Pentaray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术者构建心房模型、锁定病灶位置,指导放电消融,大大提高手术效率,真正达到“安全、精准、高效”。 患者在局麻下接受手术,术中黄俊教授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快速建立右房解剖模型,同时进行房性心律失常激动标测,快速精准的找到房早、房速的起源部位,然后送入STSF消融导管至起源位置,确定好靶点,调整好导管压力后放电消融,消融过程中5秒左右患者房性早搏及房速均消失,巩固消融120秒,术后反复使用异丙肾上腺素观察30分钟,未见早搏及房速。手术顺利结束,整个手术耗时60分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次日即可下床,监护未见明显早搏,赖老翁悬在心头的顽疾终于放下,术后3天康复出院。 黄俊教授介绍到:在三维标测系统应用之前,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疗,临床医师会主要选择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因而给患者带来很多副作用,且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三维标测系统及高精密度标测等技术和工具的进步,很多以前无法治疗的复杂心律失常都可以顺利得到根治,且能较高限度地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每个心律失常的患者,都该给自己一次恢复正常心跳的机会。我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在心内科主任刘杰的支持下,专注为复杂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根治性的射频消融治疗,为患者解除“心脏顽疾”,为健康保驾护航。(撰稿、审核: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