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病变多严重才需要植入支架,多支血管病变哪根血管、哪个病变是真正的“罪犯”?介入手术该如何做才能真正对患者有益?这是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目前提倡的“精准治疗”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8月11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利用国产FFR压力微导管精确指导了一例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
 朱某某,老年男性,因“反复胸闷痛半年”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弥漫性临界病变。刘杰主任、钟毅副主任对病情和病变进行了讨论,是使用冠脉内超声(IVUS)还是冠脉血流分数储备(FFR)进行了讨论,在向患者家属说明及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在国产压力微导管测定FFR之后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在刘杰主任指导下,由钟毅副主任主刀术者前降支进行FFR测定,在冠脉内弹丸注射腺苷注射液充分扩张冠脉微循环后,FFR检查数值为0.72。
 结合目前指南,“0.80”是建议的FFR评估心肌缺血的参考标准,FFR<0.75的病变宜行血运重建,FFR>0.80的病变为药物治疗的指征。FFR 0.75~0.80为“灰区”,综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血管供血的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此患者的FFR检查结果说明患者应该行冠脉支架植入,之后很顺利的为患者置入一枚国产药物涂层支架,术后再次测量FFR值为0.87,提示该支血管的有效灌注得以恢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学和生理学指标,定义为存在狭窄病变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提供给心肌的最大血流量与理论上无狭窄情况下心肌所能获得最大血流量的比值。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FFR测量可为医生提供关键决策信息,帮助医生从功能学角度评价冠脉狭窄导致的缺血,准确识别引起心肌缺血、有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从而选择对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实现冠脉介入的精准诊断。 《中国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技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2019)明确推荐FFR在稳定性冠心病的多个临床场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部分临床场景中,使用FFR指导血运重建。FFR将成为指导血运重建的常规手段,功能性血运重建是今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趋势,简单而言,FFR能精确的判断引起心肌缺血的冠脉病变,让冠脉介入治疗精细化,从而避免了不恰当的支架置入。 刘杰主任指出:该款国产FFR微导管是全球首个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的FFR压力微导管,也是目前临床中尺寸最小的FFR压力微导管,读数稳定准确、管身极细、能够实现对复杂病变的生理学评估。 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冠脉介入诊疗新技术,如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CT-FFR、QFR、IVUS、OCT等技术,把冠脉介入手术快速推向精准治疗时代,对严重冠脉钙化病变常规应用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解决了冠脉介入术中的多个痛点、难点,充分跟国际水平接轨,真正做到冠脉介入治疗的“精准化”和“优化”。这些新技术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的广泛应用也充分体现了我院心血管内科人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品质。(撰稿:陆柳伊 审核:刘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