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于得好好呼吸一口气了”这是今年9月25日袁伯伯拔除气管插管后说的第一句来,其实作为全科医务工作者都知道,对于他来说呼吸好一口气实在太不容易了。原来袁伯3月前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因出现肺部感染等较多并发症需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曾行气管切开术,待他心脏病情稳定后,却反复出现气喘表现而多次加重心脏功能,需多次入住重症监护室,直至最后一次插管发现困难及经纤支镜检查,才真正证实气管狭窄所致,此翻经历对于袁伯伯来说苦于难言。 气管狭窄,病情较严重,随时可能痰堵气喘窒息可能,科里高度重视于及时组织全院学科讨论。麻醉科、耳鼻喉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肝胆腺体外科、胸外科各科专家就这病例展开激烈的讨论,考虑气管切开术后瘢痕及肉芽组织生成导致狭窄,有手术治疗指征;最后确定了两个手术方案,一为气管支架植入术,但术后可能出现支架脱落,或再次狭窄的可能,同时对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暂不考虑此手术方案;二为内镜辅助下行气管狭窄疏通术,术中将瘢痕及肉芽组织切除,解除狭窄;但患者狭窄位于声门下,胸廓入口处,位置较低,需保证内镜及器械能到达狭窄位置,同时需保证有足够等操作空间及维持肺部通气,手术难度较大,术中可能出现狭窄疏通不满意,或可能出现窒息,缺氧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的风险;同时术后也可能出现再次狭窄的可能。最后一致达成共识决定行内镜辅助下行气管狭窄疏通术。 9月21日经过完善术前准备后,消化内科、肝胆外科及耳鼻喉科通力合作对患者施行手术,仅仅78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为加固气管狭窄疏通后成果,予连续气管插管呼吸辅助呼吸5天,以便度过气管狭窄部位的水肿应激期。 袁伯伯术后康复顺利,各项监测指标良好,隔日则可转普通病房,袁伯伯本人及其家属对我们予以万分感激。此刻的我们,听到袁伯伯的那句心声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通过这次手术,充分展现了多学科协助的重要性,同过发挥各自学科的优势来协助重叠出整体效应,让我们医院又掌握了一门新技术。(胸心血管外科陈文)
|